松突圆蚧
(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)
(一) 发生与分布
松突圆蚧自 1982 年在珠海市邻近澳门的松林被发现以来,现已扩散到广东、福建省的大部份地区,广西玉林市;该虫危害松属树种, 危害树种包括马尾松、光松、加勒比松、南亚松等十多种松树, 其中以马尾松受害最重。松突圆蚧以若虫及雌成虫的口针刺吸松树针叶、嫩梢、新鲜球果果鳞的汁液危害,一般在老叶的基部虫口最多,因此造成大量针叶枯黄脱落,影响松树生长,甚至引起连片大面积死亡。松突圆蚧已列为国内、外检疫对象。
(二)形态 特征
若虫和雌成虫体外被有介壳。 若虫泌蜡,蜡丝封盖全身后增厚变白,形成圆形介壳。 雌介壳圆形或椭圆形,隆起、白色或浅灰黄色。介壳直径约 2 毫米左右。
(三)生活史与生活习性
此蚧在广东每年发生 5 代,世代重叠。初孵若虫每年有 4 个明显的高峰期,分别发生在 3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; 6 月初至 6 月中旬; 7 月底至 8 月上旬; 9 月底至 11 月中旬。以 3-5 月第一次盛发期增殖数量最多,以后逐次减少。
松突圆蚧是以刺吸松树汁液方式生存的隐蔽害虫。它的表面有一层蜡质覆盖着,比蜡质层更小的身体则藏在下面。在每束针叶的中间或针叶其它部位,可见圆形或椭圆形、中间隆起的,白色或浅灰黄色的介壳,有的小蚧壳边缘呈半透明白色,需要小心观察才能发现。判断松树是否为松突圆蚧危害,首先观察最初受害株的下部枝条是否枯死、上部的针叶是否枯黄、灰褐色、落叶;在完全枯死的松林针叶上比较难找到松突圆蚧。新发生区最初的一两年内林相无明显变化,要认真调查才能发现是否有蚧虫寄生。随后,在受害植株的中、下部枝梢和针叶首先发黄,并且其发黄程度逐渐加剧。若在发生区采脂,松脂产量会逐渐减少,直到无脂流出。
初孵若虫很小,在尚未固定以前可随风力传播。营固定生活以后,对寄主植物的依附性很强,其成虫、若虫、卵均可借助盆景、苗木、球果、新鲜枝丫的调动传播到它自身所难以到达的地方。
(四)综合防治
1 、 严格检疫。 此蚧主要寄生在松针、嫩梢的基部,新鲜球果的鳞片间以及新生针叶的中、上部。被害松树、苗木、盆景针叶枯黄,卷曲或脱落。被害部位变色,发黑、缢缩或腐烂。在直观检验的基础上,采取样品,请专家进行识别。
2 、 在发生区施放松突圆蚧寄生蜂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。